海岸工程
《海岸工程》“创刊四十周年纪念专刊”特邀稿件:海洋工程发展趋势与技术挑战

海洋工程发展趋势与技术挑战

李华军,刘福顺,杜君峰,常安腾,李  良,徐  琨,

陈旭光,侯会敏,宋 

(中国海洋大学 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论文简介: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重视海洋资源、加强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也是解决我国资源供需矛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海洋资源需求的增长,海洋工程的内涵也更加广泛,涵盖码头、人工岛、海岸防护结构、岛礁、海洋平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海上设施,正逐步发展为重要的现代综合性和战略性产业,成为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油气、能源、矿产 以及渔业等资源的核心支撑,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海上国防安全等至关重要。与陆上结构物不同,海洋工程设施和装备工作环境恶劣、规模庞大、投资费用高昂,一旦发生结构失效或破坏,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巨额财产损失以及难以修复的生态环境破坏。加强海洋强国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对海洋工程提出了新的紧迫需求。

李华军院士及其团队长期从事海岸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围绕海洋资源开发的国家重大需求,在新型海工结构的设计施工以及安全运行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本刊特别邀请李华军院士为本刊即将出版的“创刊四十周年纪念专刊”撰文,回顾了国内外海洋工程科技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并阐述海洋工程全球发展趋势与我国发展现状。继而围绕海洋油气工程、海上风电工程、海上光伏工程、海底采矿工程和海洋养殖工程五个关键领域,梳理了我国海洋工程领域面临的关键科技问题,阐述了我国海洋工程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技术挑战。文章还指出未来服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工程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洋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李华军,男,19622月出生,山东广饶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海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海洋工程研究,围绕海洋资源开发的国家重大需求,在新型海工结构的设计施工以及安全运维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提升了海洋工程领域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及重大工程实践能力。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山东省最高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6项、何梁何利创新奖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被山东省政府聘为决策咨询特聘专家。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论文摘要: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和战略的要地,海洋工程是高质量、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海洋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在海洋强国建设及“双碳”战略等政策驱动下,我国海洋工程在全球发展格局中的核心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也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与技术挑战。本文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重大需求为导向,分析全球发展趋势,明确我国海洋工程发展的现状与短板;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海洋油气、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底采矿及海洋养殖工程五大关键领域,深入分析关键领域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趋势及发展机遇。通过梳理其中关键科学问题、优势方向及不足,阐明瓶颈问题及技术挑战,指出重点突破方向,以期为今后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洋工程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海洋工程;海洋油气;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底采矿;海洋养殖

 

该文已在中国知网网络首发DOI10.12362/j.issn.1002-3682.20220518001

     查看全文

发布日期:2022-09-08浏览次数: